青丝白发传大道,冰心玉骨铸师魂——三八妇女节专访之四

时间:2018-03-09    点击:

在我们的学校里,有着这样一群“女巾帼”,她们上得讲堂,下得实验室,拿得起试剂瓶,扛得起蒸馏水,论授课功底深厚,实验操作娴熟稳健。她们是谁?我们的小记者们来到学校的实验室里,为大家挖掘不一样的女实验教师风采!       

春风化雨反哺母校,巾帼园丁不辞辛劳——记水产学院张达娟老师

对于张达娟来说,bat365在线官网平台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00年踏入农学院校门,成为一名天农人;毕业后,先后于大连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成为一名科研人;2012年她再回母校,成为水产学院的一名教书人。如她所说:“从求学到从教,我一直在和学校一起成长,充满了敬畏感和归属感。”        

初为人师,张达娟一心在备课上,周围的人都觉得张达娟太忙了。可她却说,学生的课堂效果至关重要,一节课的厚度和广度来自于老师的日积月累,我不能辜负学生的信任。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任教的课程受到了学生们喜欢。做为兼职班主任,她帮助自卑的学生建立信心;缓解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为想要退学的学生做思想辅导工作;为迷茫的学生指引方向;为学生取得的成果和进步开心……这些细微的小事还有很多,初尝师道,张达娟能够忧学生之所忧,乐学生之所乐。她在项目组做科研,每年4-11月份月月出海采样两次,船上风吹日晒、条件简陋,身体严重晕船也依旧在船上;在实验室称重检验、测量观察,繁复琐碎也从不抱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反复的修改、指导;她耐心细致,她勤勤恳恳、潜心钻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时光绕指前行,岁月如初静好。从教六年来,她从学校到基地,从东校区到西校区,从实验室到教室,紧张而又忙碌、琐碎而又繁杂,张达娟没有一丝怨言。教学中,她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科研中,她勤勉认真、一丝不苟;生活中,她有条不紊、从容坦然。她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学生能够顺利毕业,能找到喜欢的工作。(文字:朱凡)        

实验室里研技术,创新实干育人才——记工程技术学院刘华老师

从企业到天农,从技术职员到大学老师,从缺乏自信到信心满满,任教十一载,工程技术学院刘华老师手把手带学生把技术一次次转化成作品、专利,也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成长、成才。 

刘华老师在实践教学方面务实严格,私下里和学生在一起亲切爱笑。2006年至今,刘老师从一名企业技术骨干成为天农的一位实验教师,默默的在实验室做好她的每一天工作。她带学生、做科研、搞竞赛、写论文,让学生真正做到有东西可说,有产品可拿。刘老师对学生的付出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专利产品、一份份竞赛证书,更得到了学生们的一片真心。在工程技术学院的创新实验室,学生们就是刘老师的家人,是她的孩子。        

刘华老师自己实干,带出的学生自然也是务实多才。刘老师任职至今获得多项荣誉,如:教工先锋岗、十佳班主任、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优秀竞赛指导教师、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等,但刘老师对此并未多谈,采访中刘老师讲的最多的还是希望学生在上好课的同时要创新、肯实干。        

埋下头在实验室里不断钻研技术,用创新和实干思想培育bat365官网技术人才,是工程技术学院刘华老师在教学岗上的真实写照。(文字:项在源  摄影:王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