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和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三农”发展系列高端智库论坛──第六届“小穿论坛”在天津社会科学院举办。本届论坛围绕“聚焦数字乡村 接续全面振兴”主题,汇集农、学、研等各方力量共商“三农”发展之路。2022年11月18日《天津日报》第09版刊发bat365官网陈长喜教授发言摘要,全文如下。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bat365在线官网平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陈长喜
当前的“三农”工作重心已从脱贫攻坚转换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的历史性变革。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面临着如下问题:农村发展总体滞后,基础薄弱;数据资源分散,创新能力不足;新技术应用滞后,技术能力不足;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偏低;数据整合共享、利用不充分;信息化发展总水平相对较低等。
加快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大农村的应用,实现新技术、新要素、新商业、新农人、新文化、新农村的全面数字与智能化融合,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思路。一是汇数据。完成乡村治理数据整合,开展基于3S技术的空天地数据整合、守住耕地红线;区乡镇、网格各单位纵横直连,建成数据共享平台;事件直达、云管边端全面整合;乡村党建平台搭建。二是兴产业。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建立品质溯源+产销对接体系,以品质带动收益,促进农业标准化发展;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土地、农机、金融等服务进入,推动三产融合。三是便民办。乡村“一网通办”,建立政策发布、村务公开等数字化资讯发布渠道,提升信息触达率;建立乡村便民“一网通办”线上服务大厅,让数据多走路,村民少跑腿;建立投诉建议一站式受理平台。四是惠民生。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建立乡村生活服务体系,深化信息惠农;建设绿色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生态保护精准度,推动乡风文明发展。
数字乡村建设还应不断丰富数字乡村建设场景,包括完善乡村大数据平台、乡村综治视频统一平台,推进乡村网格化管理、平安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疫情精准防控、乡村智慧党建,强化返贫经济指标监测、事件管理、党务村务政务公开、精准种植、智慧养殖、高标准农田、区块链农产品溯源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村情反馈随手拍、民主协商与风纪评价、智慧信访、森林防火、乡村网络文化阵地数字化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