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说理】战“疫”决胜期不可忽视的三种心理

时间:2020-03-12    点击:

新冠肺炎持续到现在,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学习、工作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党的坚强领导之下,全国人民投入到抗战疫情的斗争中,我们已经取得令全世界人民瞩目的战斗成绩,治愈人数已经远远超过现有的确诊人数、疑似病例与死亡病例的总和,全国多个省份连续十几天没有增加新患病人数。西藏、青海、新疆、安徽、福建等省、自治区已经取得抗“疫”战争的胜利,患新冠肺炎的人数清零。全国各地开始谋划复工复产,各地开始出台学生复课时间表。全国人民正在逐步从疫情的严密防控过程走出来,步入正常的生活。但是,越是在决战的关键时刻,也不能够麻痹大意,在战“疫”决胜时刻,不可忽视由于长时间防控所产生的四种心理。这将有助于我们在抗击新冠肺炎最关键时刻取得最后的完全胜利。  

长时隔离所产生的“报复”心理。疫情发生初期,正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但是,湖北武汉果断做出决策进行“封城”。同时,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要做出有效防护,要少串门、少聚会、多呆在家里,异地行动要自动在家隔离14天。全国14亿人民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基本都能做到自我防护、自主隔离、不串门、不聚会、“宅”在家里,将病毒传播途径切断,为防御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疫情必然要过去,这一时期是决胜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居家隔离,许多人已经不能够坚持,非常想完全释放自我,容易产生极强的“报复”心理,外出旅游、朋友聚会、疯狂消费、完全放松警惕的心情。然而,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胜利在望之际,越容易出现纰漏,越是需要加倍的小心。因此,在疫情取得完全胜利之前,绝不可以掉以轻心,不可放松警惕,不可放纵这种由于长时间隔离而产生的“报复”心理。  

习惯于无严格工作作息时间而产生的懈怠心理。疫情期间隔离于家,大部分人都难以像正常工作、严格作息来要求自己,作息时间变得松散。最近,由于我国防控得当,疫情得到控制,一些单位开始有序复工复产,人们逐步开始由松散的居家隔离回到工作岗位。然而,由于这段较长时间的居家隔离所形成的惰性,不由自主地会或多或少的带到工作之中,就会产生懈怠心理。  

萧伯纳曾经说过:“牙齿疼的人,觉得世界上有一种人最快乐,那就是牙齿不疼的人。”相比被肺炎病魔缠身的患者,健康的人本来就有一种上天赐予的幸福。复工复产,进入自己阔别已久的工作岗位就要克服长期形成的懈怠,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美好的未来。  

过度放大疫情危害所产生的恐惧心理。此次疫情是我国最为严重的一次,比2003年的SRAS传播力强,对人民群众所造成的恐慌是在所难免的。但是,由于我国人民的齐心协力,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习总书记武汉考察时指出:“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越是要慎终如始,越是再接再厉、善作善成。”  

我国的其他地区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人民群众在合理防护下逐步开始正常生活、工作。但是,疫情对人造成的恐惧尚未消除,人民群众谈疫色变的情况还是存在。这种过度恐惧的心理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不可否认,此次疫情很严重,但同时也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国家对疫情的控制是及时的、有效的、成果显著的。我国的防护专家对大众防护的科普也非常到位。因此,人民大众要采纳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合理防护,避免过度放大疫情危害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哲学家罗素曾说:“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的行囊,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疫战决胜在望,“坚韧的拐杖”我们有,“旅行的行囊”我们也不缺乏。调整心态,共待花开,明天我们将踏上“永恒之旅”。  

(李月玲,bat365在线官网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http://www.rmlt.com.cn/2020/0312/5722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