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官网张雅光教授发表评论《“五个结合”办好新时代思政课》

时间:2019-04-04    点击: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需要促进“五个结合”。   

一是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蕴含着丰富的具有思政课教学意义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砺人、以文育人。   

二是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二者都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培养目标,所以要注重寻找专业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交叉点,搭建二者相互支撑的平台,挖掘专业实践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渗透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发挥专业实践教学的“载道”和“渗透”作用。   

三是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以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生产劳动和社会调查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拓宽校外社会实践内容,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   

四是促进思政课网上实践教学与网下实践相结合。当今时代,新兴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显著,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地和思想集散地。因此,学校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快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站建设,搭建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开拓网络实践空间。更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把握好时、度、效,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坚持实践教学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五是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建设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多样性,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公民道德教育和公民法治教育基地等。学校要积极与地方政府、革命历史纪念场馆、博物馆、名人故居和宣传媒体合作,保证学校与实践基地合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功能,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为bat365在线官网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9-04/03/content_8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