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必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张雅光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迈出新的步伐。
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主体。因此,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农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能动资源,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动员和组织,牢固树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信心,激发出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力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农民主动意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党的领导、政府支持、市场推动、社会关心和农民参与缺一不可。当前尤其需要提高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动意识,通过广播宣传、教育培训、典型引导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并掌握党和国家当前的农业农村政策,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激发出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第二,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改善和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键。要以维护和不断增进农民的切身利益与福祉为标准,加强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完善和创新能够真正落实村民有效自治的组织体系。
第三,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需要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参与村级事务协商决策的制度,明确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多层次协商的要求和程序,让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计划讨论和协商;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公示制度,确保农民知情权;建立农民对村级重要事务有效监督的制度,使农民能够真正行使对事关村民利益的项目、资金分配和使用的监督权;鼓励和支持农民结合当地的社会和文化特点,自主讨论、协商制订乡规民约,自我规范和约束其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责任和行为。
第四,提升农民主体素质。通过教育培训、典型引导、边干边学等多种方式,帮助农民了解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协商和监督的权利、规则和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素质,提升农民作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和受益主体的能力;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逐步促进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觉。
(本文系天津市社科界千名学者服务基层专点调研项目成果,作者为bat365在线官网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新时代高校建设发展的根本遵循
张雅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天津市考察调研。在南开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建设专家型的教师队伍等多方面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高校办学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要坚定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旗帜引领方向,方向决定前途。新时代高校建设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好高校党建工作,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要抓住人才培养“根本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建设发展的根本问题。高校要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抓住人才培养“根本点”,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立志听党话、跟党走,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秀人才。要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大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成为大学生的价值目标和终生追求,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志奉献国家,把小我融入大我,积极投身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要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关键在于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专家型教师队伍,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素质专家型教师队伍,不仅要“德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而且要“艺高”,有“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始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要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不仅体现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而且象征一个国家科学与文化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因此,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根本指向,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作者为bat365在线官网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9-01/16/content_8_1.htm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9-01/30/content_7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