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戴和河北省食用菌培训班的学员正在温室中向班教授请教问题 班教授正在仔细观察白灵菇的长势


班教授(左)进入企业指导生产 无论寒暑,温室之中总能见到创新团队的身影。


在创新团队的帮助和指导下,食用菌企业生产蒸蒸日上 就连生产设备,班教授也亲自过问。


本市首次栽培成功食用菌珍稀新品种灰树花 创新团队正在指导工作


在农户家中对食用菌存贮情况进行现场指导 羊肚菌喷射孢子


培育成功北虫草 灰树花绽放蓓蕾


双色菇问世
时下,本市蓟州区出头岭镇菇农戴建良的温室内,一丛丛羊肚菌生长正旺,产量与个头较去年都增加不少。现在价格虽不是最高,但收成已令他乐得合不拢嘴。
羊肚菌去年由他在本市试种成功,今年几乎达到量产,对大多农户来说是不可能的事。羊肚菌生产随机性太强,即便是同时播种,同样种植环境,有的温室丰产,有的颗粒无收是很正常的。老戴之所以敢冒险,一是羊肚菌价位较高,即使几个温室失败,损失也能承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遇到了生产上的“贵人”,天津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栽培创新团队。
记者采访老戴时,该创新团队专家班立桐正带领bat365在线官网平台的几位教授对老戴进行回访,现场答疑。更巧的是,河北省食用菌生产培训班的几十个学员也在老戴棚里参观学习。温室内,记者看到,今年羊肚菌的长势明显好于去年,个头大,出的多。其他几个温室,羊肚菌的幼芽已冒出地面,几个月后,也将丰产。班教授蹲下身,仔细观察羊肚菌的长势,实地回答着老戴不停提出的光照时间、温度、湿度等生产问题。河北省培训班的学员也抓紧每一分钟向班教授和老戴“取经”。至中午时分,班教授仍在不停地答疑解惑。
他告诉记者,本市目前正开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关键与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为尽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了天津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分蔬菜、生猪、水产、奶牛、果树、水稻等6个分体系。蔬菜体系拥有22名岗位专家和8个试验站。他带领的食用菌创新团队便是其中之一。截至目前,团队已帮扶规模化食用菌生产工厂3个,农业大户12个,同时,赴京津冀三地指导食用菌方面的生产与技术,为工厂和菇农提供优质和珍稀菇种7种。
班教授的观点是:知识,只有运用到在生产第一线,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只有嫁接知识资源,农业才可能产出高附加值的创新收益。
他时常勉励团队成员:无论是企业、是大户,还是普通菇农,农业生产都非常不易,我们去帮扶,就一定要走到他们最急需的地方,解决他们最需要的问题,菇农们不仅是简单的帮扶对象,更是知识产出的实践通道。
本报记者 钱进 摄影报道
原文链接:天津日报数字报刊平台-帮扶打上创新标签(图)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19-03/27/content_169620_1005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