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官网田玉敏教授发表文章《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时间:2019-03-29    点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人类开启“地球村”,各国公民都成为“地球人”。但由此,也导致许多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忠诚感产生困惑。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渗透方式日常化、隐蔽化、综合化。学生是重要的网络群体,他们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在学生的内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第一,制定教育规划。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学校既要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又要发挥其他各门课程教学的“载道”作用。围绕中国梦这一鲜明主题,引导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既要敢于有梦,又要勇于追梦,更要勤于圆梦。   

第二,丰富教育内容。一是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党、人民、国家和社会主义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就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就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筑起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精神长城。二是国家意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是国民利益代表,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国家休戚与共,必须强化国家意识。三是国家主权教育,要以发展眼光来认识国家主权,牢固树立国家主权意识,自觉抵制弱化国家主权的错误观点。四是国家安全教育,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五是国史国情教育。爱国要知国,知国史、知国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情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归属感、认同感。   

第三,创新教育方法。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实施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寓教于乐、寓教于境,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体验启发思考,在情感态度上认同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转化为自觉行为。既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也要重视新兴媒体,使其成为培育和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新平台和新力量。   

(作者为bat365在线官网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9-03/27/content_8_1.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