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规划提出今后要继续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0月12号,天津经济广播每周五的商务类直播专题节目《兴商点津》就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与发展愿景”展开讨论。bat365在线官网平台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瑞英和天津市齐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董事长李子兴以及东达集团副总经理牛峰都从各自角度谈了对产业融合的观点。

张教授首先解释了产业融合的内涵:一产主要指提供生产物资材料的一些产业,例如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等等。二产主要是指一些加工产业,主要是对一产的生产性的物资材料进行加工。三产是一二产之外的其他行业,那么我们说一产是基础,二产是核心,三产促进一二产的进步,三产的融合现在是一个大趋势,通过融合,可以形成一些新的业态,新的产品,激发出一些新的项目来满足我们现在的社会需求。那么在近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这次的9月底颁发的2018-2022年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也在不断强调和强化三产的融合。

张教授还解释了产业融合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三产融合其实本身就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举个例子,三产业融合现在提的最多的就是农业与旅游结合,这样就会激发出很多休闲农业的旅游点还有一些养生养老的项目。再比如一产二产的结合,可以提供一些高附加值的农业加工类的产品,特别是一些高质量的,从供给侧可以提供给我们的市民的农副产品。
李董事长重点谈了如何进行产业融合的:一产做稳做优,二产做强做大,三产做活做精。从现在看就是一产不断的调整种植结构,把农业生产集中化、节约化、规模化。二产,做大做强。随着农业生产的产量的不断提高,同质化的农产品过多,给农业深加工现在也创造了很大的机会,也就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要说到三产,我们把它做活做精。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大休闲大旅游的年代,这几年乡村游也逐步让广大游客认可,我们也就是盘活了当地的资源,逐步的形成了休闲农业,修农耕体验民俗文化。

牛总谈了从房地产到涉足农业的初衷:一开始是一个为业主服务的这样一个简单想法,选了一块地搞农业,然后为自己小区的业主提供比较放心的食物。多年来能坚持下来基于一种社会责任。现在,我们还想在一些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上做文章。我们有一个玫瑰庄园。我们准备把这个玫瑰进行深加工,做成玫瑰花,玫瑰花再深加工,做成玫瑰精油,这样的话就提高了它的附加值。另外,我们种植的葡萄正在跟著名的厂家合作用来酿酒,现在可以说延伸的比较多。
对于两家企业的产业融合经验,张教授也做了点评:齐心产业园,主要是做一产的,然后把产业链条继续往下延伸,扩大产业园的功能,在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上做文章。另外,就是搞农业旅游,包括以后还要再结合三个乡村做乡村旅游民宿等等,这些都是融合的示范。那么东达集团我们说它原来是二三产,现在又深入到一产。张教授建议:三产融合要注意生活空间的融合,生态的融合,生产的融合。所以说我们在布署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的时候,要考虑到这种些功能的融合,考虑到它的这种大的整体的拓展。
节目最后,借鉴全国的发展经验,张教授也给天津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一些建议:天津现在是1500万的大城市,到2020年可能要有1800万人口,那么天津市这种大都市不再适合发展粮食农业、城郊农业,现在主要向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去转型,要做好三产的融合。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我们产业发展从定位和产品的策划上都要多样化、差异化,不能简单的去看哪个产业做得好去复制它。从产业链上去多下功夫,从它的主题性、文化性植入等等去下功夫,追求粗放向精致转移,量向质的转变。
李董事长也给我们描绘了未来的乡村经济愿景:未来的农村,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美丽村庄建设的推进下,农村的百姓会更加幸福,更加安居乐业。未来,我认为城市是硬城市,农村是软农村。农村将来一定也是时尚、生活的。他会有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硬件上不会比城市差,它更会有自然生态的环境,洁净的空气、洁净的水。会把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到一起。也更会是城市人和富人们向往的地方。
最后牛总谈了未来公司在产业融合方面的想法:公司的产业链正在向着农业示范、观光、旅游、休闲等方向延伸。并且我们的园区现在已经纳入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布局,下一步将跟科研院校专家合作,把它建成一个集生产、健康、休闲、信息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天津市有机生产生态示范园。
原文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3fg8y06cYE807RJq41mz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