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记天津青年创新能手、bat365在线官网平台青年教师李少朋

时间:2019-01-10    点击:

作为青年教学科研工作者,首先要做到勇于探索、严谨治学和潜心育人,怎样将科研和教学工作做到有机结合,将创新思维融入到科研中,我们可以从青年教师李少朋身上找到答案。  

从2006年开始,他真正的走向了科学研究之路,一转眼就是13年,李少朋一直从事退化土地修复和乡村环境治理研究。从2010年攻读博士开始,他把大量时间放在野外监测试验上,针对煤炭开采加剧了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沙漠化、植被退化严重等问题,他长期驻扎在神东矿区,为了获得第一手的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数据的完整性,他带领团队成员奋战在多变的雨天、烈日炎炎的晌午和清冷的黑夜。凭借着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最终摸清了煤炭开采造成矿区土壤和植被退化诱因,并和团队中其它成员一道研发了西部煤矿区土地复垦微生物菌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的“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尽管相关科研成果在陕西、内蒙和安徽等地获得大规模的应用,国内外同行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实际应用当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李少朋也没有停止科研创新的脚步,凭借着科研工作者独特嗅觉和探索精神,他带领团队成员积极的投身于滨海盐碱地治理和菜地面源污染防治研究中。目前研发了促进盐碱地植物生长的微生物菌肥,并在静海盐碱化土壤中开展应用研究;针对设施和露天菜地的面源污染问题,他和团队成员一道在河北永清县和安徽颍上县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并初步形成了菜地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李少朋在不断攀登乡村环境治理科研高峰的同时,他克服科研任务繁重带来的困扰,作为专职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他还是把一部分时间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他担任环境科学专业授课老师,并兼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为了便于学生毕业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李少朋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野外实践能力,同时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引入课堂,并运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穷尽一生的时间,也只能探究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点滴,但李少朋和他的团队相信,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掘进,终究会还我们碧水蓝天。  

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李少朋扎根基层,勇当科研一线的践行者和创新者,坚持把文章书写在大地上,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新时代科研创新的优秀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