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农故事•奉献者︱杨秀红:管理育人辟蹊径 奋力耕耘铸忠诚

时间:2019-03-29    点击:

基础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秀红,自2004年到基础科学学院工作至今,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创新、优秀人才培养等工作中持续发力,带领师生不断创造出新成绩,实现了基础科学学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飞跃。      

建院伊始,学生管理工作出身的杨秀红选择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突破口,要求辅导员用“爱心、诚心、耐心”对待学生管理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基础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成绩斐然,截止目前,学院获得国家级先进班集体称号一次、市级先进班集体标兵称号一次、市级先进班集体称号四次。      

作为承担全校基础课教学工作的学院,杨秀红带领基础学院在狠抓学科、专业建设,筹建新专业、建立各类专业实验室的同时,严抓教学管理,以学科竞赛培训为第二个突破口,2005年建立了数学建模研究室,在创建第三年取得了成绩上的突破,2008年首次获得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至今保持每年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奖的良好战绩。近年来,共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30项、天津市一等奖48项、二等奖51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数学建模已成为天农的亮点。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2008年至今,在她的全力推动下,bat365官网坚持大学英语分层加模块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全校学生四级一次性通过率提高了23 %、学位英语达标率提高了25%。      

在专业建设上,近年来,杨秀红积极与企业合作,力求把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带进校园,调整培养方案,实现真正的学有所用。自2011年起,在她的力推下,基础科学学院一直实施“7+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七个学期在校内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八个学期进企业顶岗实习”,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的零对接。通过“7+1”人才培养模式每年均有学生在实习期后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在杨秀红书记的带领下,基础科学学院师生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成绩斐然,“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天津市“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市级教学团队、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等奖项均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      

在多年的工作中,杨秀红始终坚持:“作为一名教师,将爱国精神传递给学生。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更要在自己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做一个对事业忠诚、为他人奉献的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