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在线官网平台“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展示(二)

时间:2024-07-06    点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为宣传表彰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创先争优的干事创业热情,现对郭永军等42名“bat365在线官网平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进行刊发。全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传承天农精神,厚植爱党爱国爱农爱校情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担当,在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进程中勇争先、善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天农力量。  

田瑞芳,人文学院教学秘书,曾荣获bat365在线官网平台十佳班主任、中国教育工会bat365在线官网平台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该同志在教学管理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16年,始终坚守一线岗位。近几年来,人文学院的毕业率与学位授予率均为全校前列。先后承担了文化管理专业《动漫与数字经营管理》的课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坚持在课程当中宣扬正能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言传身教,热爱学生。在工作中,以从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爱他们,把学生当家人看待在担任班主任时,注重思想道德培养,将“教育、管理、服务”三合一,琐碎工作整体化、系统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玄文波,体育教学部副主任,曾荣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bat365在线官网平台“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该同志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大胆尝试教学改革,获得学生一致好评,曾获得天津市高校阳光体育活动“先进教师”称号、校级“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管理工作方面,履职尽责,开拓创新,强化教学管理和校运动队建设,谋划校内外比赛,策划并成功举办了bat365在线官网平台首届体育节,主持制定了《bat365在线官网平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撰写的《全国健康学校建设申报书》使bat365官网获得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试点单位,推动了bat365官网体育文化建设。  

朱秀清,水利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教师、系主任,曾获第二届水利院校德育教育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校级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作为一名教师,工作38年来,该同志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新工科教育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所承担课程线上平台资源,所授课程深受学生的喜欢,学生评教一直名列前茅,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解答学生通过线上平台、QQ等方式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关系融洽;作为系主任,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服务群众中无私奉献,经常通过周末加班或者加夜班也要协助学院完成任务,做到了无闪失零差错,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受到领导及同事们的好评。  

刘红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曾荣获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该同志每日安排专人值守检索网络舆情,特别是在重要时期、出现突发事件时,做到24小时舆情监控,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坚决不向网络蔓延。2023年出台《bat365在线官网平台重大决策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办法》《bat365在线官网平台对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处置工作制度》等文件10项。在重要时期、关键时间节点制定工作方案、突发事件舆情处置预案,防范风险发生。每月组织网评员进行舆情实战演练。从策划演练主题,到总结网评经验,认真审校和修改,确保演练工作的质量。圆满完成网络中国节——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主题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师生参与网络文化活动,认真审校上报作品。完成了一卡通工作、学生学籍人像比对工作。  

刘丽萍,基础科学学院英语党支部书记、英语教研室副主任,曾荣获bat365在线官网平台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十佳”青年教师、bat365在线官网平台“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该同志自担任基础科学学院英语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对待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认真落实每月的“三会一课”,并组织党员开展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在教学上,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效果良好,多次在市级和校级的各类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奖项。在科研上,她曾多次主持参与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科学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外语专项)项目,主持横向课题多项,发表高质量论文10余篇,并完成了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此外,她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类英语学科竞赛,获得了师生的好评。  

刘青,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管理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曾荣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彩一课”视频公开课大赛优秀奖、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该同志坚持提升服务意识,助力学生成才,搭建实践平台夯实育人实效,培育以“122”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凝心向党 聚智研农”党建品牌,着力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引导学生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型人才。强化使命担当,增强育人本领,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心做好学生工作,坚持关心学生、围绕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主动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学生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和生力军。(素材来源:组织部;文字整理:大学生记者团 孙诗阳;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