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也是开展春耕备耕生产的关键时期。bat365官网农业科技专家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克服种种困难,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春耕备耕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助力春耕备耕生产工作顺利开展,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抗疫情保生产 科技服务不断档
园艺园林学院王远宏教授到静海区陈官屯镇曹村指导大蒜种植。该村有着悠久的种蒜传统,2022年与bat365官网合作开辟十亩试验田,大力开展“打造红皮大蒜品牌”试点工作。王远宏教授利用有机菌肥进行土壤改良与测土配方,为农户进行“靶向”施肥示范辅导,帮助蒜农科学施肥,提质增产,打造特色大蒜品牌。


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谢晓东研究员带领作物抗逆的机制及遗传改良创新团队,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保障科研助生产,坚持做到科研工作与疫情防控两不误。在静海区蔡公庄镇蔡公庄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谢晓东研究员团队对选育的津藜2号及津藜3号藜麦新品种(系)继续进行示范种植,耐逆作物的选育及示范推广对于缓解我市日益紧张的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校区试验基地,谢晓东研究员团队对引自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和阿根廷国立农业科学院的一百余份耐逆春小麦高代品系,开展春播试验,中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优良小麦品系将用于华北片区春小麦的新品种选育中。研究团队还重点关注具有抗病、耐盐碱、耐旱等性状的优良品系,期望挖掘重要性状调控基因,解析其生物学功能,为耐逆生物育种储备基因资源。
研究团队克服学生不能返校、团队教师居家隔离等实际困难,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协调各方保障科研工作及春季农业生产正常有序进行,打好防疫情夺小康之年农业丰收攻坚战,确保农业农村发展重点任务如期完成。

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徐晓燕教授作为天津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岗位专家,为抓住春耕前粪污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有利时机,疫情期间,徐晓燕教授深入食品集团种养殖企业,对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不合理施用粪污的危害以及国家在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规等内容,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带领团队对农场和农户的土壤、粪污取样分析,在了解土壤肥力和粪污理化特性的基础上,制定粪污还田技术方案,通过电话和微信指导企业和农户还田技术,同时,她亲自到田间现场指导,切实保障了疫情期间,粪污合理安全还田,促进生态种养结合,保障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4月10日,徐晓燕教授带领循环农业团队成员赴宝坻区大钟庄镇天津农垦小站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示范生态基质育秧技术。将沼渣等农业废弃物用于育秧基质,实现农业生产的低碳发展。(科技处、园艺园林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供稿;文字:范文静、曹高燚、徐晓燕;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